本帖最后由 胖胖龙 于 2024-3-20 10:49 编辑
这一篇是社团亲历者针对于丁小平组织中各丁小平信徒的质询。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427872/answer/19850797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劳集体里的师兄师姐们亲自出马,上演一出自问自答的好戏。 要以参与者的视角撰写这么一大段一大段的夏令营体验,着实要花费不少功夫。当然,写得还不错,很自然,也算是把夏令营出彩的一面如实地展现给了目标听众——那些犹疑的学弟学妹们。 不过,也牵扯了不少时间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夏令营的筹备。 所以,以后何不让参与夏令营后感受良好的营员们在结束后交一篇感想?到时候复制粘贴即可。不仅节省精力,还免得被人诟病在身份问题上扯谎。
这两天舆论战打得真是热火朝天。你们发动集体成员,提问,作答,刷赞,甚至还在评论区对线。
结果如何呢?表面上看,你们赢了:回答的数目与排序上,你们都以极大的优势,占得了上风。但实际上恐怕未必,犹疑的学弟学妹们恐怕会刨根问底,看完所有的答案和评论,他们会发现那些质疑与反对的声音。而你们对这些质疑与反对者,要不就是扣上“蠢”与“坏”的帽子,要不就是自说自话,从未耐心地正面回应过。不好意思,这一套对有判断力的学弟学妹们真的不管用,反而会使他们有更深的疑虑。
另外,在回答中,你们始终不肯以“集体里的师兄师姐”这个真实身份示人,总是戴着“知情路人”的面具。好啊,现在被戳穿了,犹疑的学弟学妹们不禁又要问了:“这些师兄师姐们连自己的身份都意图隐瞒,该不会是心虚吧?这种问题上都要撒谎,他们的话还可信吗?”呵呵,弄巧成拙!
在平日各高校的社团活动中,隐瞒与谎言也不少。小到身份问题,大到社团、集体的性质。为何不在招新时就提丁老师(注:丁小平)的名字?为何不在一开始就告诉学弟学妹们,你们社团背后有一个集体,它以传播丁老师的理论为己任?
理由当然是安全问题,以及害怕学弟学妹们不能接受——你们显然意识到了,这样的集体并不为常人所认可——然而这些都是从集体的角度出发。
那么那些学弟学妹们呢?他们被社团积极的面貌和深厚的情感所吸引,却又为纷至沓来的疑点所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团的面目逐渐清晰,又骤然模糊,定晴一瞧,仿佛又显出另一副模样。
直到有一天,这面目突然明了:啊!原来社团,以及背后的集体,由丁老师而起,以传播丁老师的理论为纲。
认同这面目的,自然跟着走下去,也许能一直走到死去,或是集体消亡。稍有犹疑的,碍于业已深厚的情感的羁绊,也只得跟着走下去,在集体内环境的熏陶下,假以时日,也会成为坚定的支持者。而实在难以认同的,便会离开,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漫长的黑夜,里面有孤独,有迷茫,有懊悔。
中途离开者,若是一开始便知情,就不会与集体有这么大的交集,就不会在集体身上浪费这么多时间,精力与情感,也无需经历这样一段黑夜。
但你们并不会考虑这些,即便考虑到了也不以为意。毕竟,在你们眼中,集体是最好的,拉人进集体就是治病救人,功德无量,既然通过谎言能多拉人,何乐而不为呢?那些离开的,也都算得到过集体的医治,对他们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狂傲固执的井蛙透过附在眼上的有色膜看天,果然,头顶那方最蓝,除外都是乌七八黑的,它嘀咕道:“我这儿真好!要是全世界都像这儿一样,该有多美好啊!嗯,我要干一番造福蛙类的伟大事业!”说毕,一股“崇高”感油然而生,而这,便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关于中途离开者可以参考另一篇分享:从丁小平组织中的“逃离”者 http://badbird110.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fromuid=2 (出处: 理智吃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