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104640/answer/19797120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幸”和他们的一个组织接触过。 组织里的人面对学生时一般自称是研究生,学长学姐,首先以此来建立一个“前辈”的身份。让学生们在面对他们时带有潜意识的敬畏,并且和学生交流时会用化名而不是真名。
他们的目标一般是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或者是跨校考研的研究生。这些学生有这样的特点:到了新的地方,对周围的环境还不太熟悉,新的人脉圈子基本还没建立起来。
为了和他们的目标进行接触,他们会建立起一些所谓的“学习群”,在这些学习群里筛选活跃的和有一点理想情怀的人,这些人就是他们觉得可以影响的人,再将这些人拉进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群。
他们的思想看起来好像又红又专,尊崇毛主席,和人聊天时也会涉及到马列主义的一些名词,但他们一般避免深入探讨马列的理论。
如果和他们聊天深入一些的话,会发现他们的思想一定避不开“幸福”这个概念。这就是丁小平糅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概念和佛教思想而创造出来的“幸福主义”。具体可参考这篇文章: 丁小平:坚定不移地走为人民服务的路 (qq.com)
接着,他们在“学习小组”里组织线下晨读,晚练,谈心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以此来拉进他们和新生的关系。
和新生的关系熟络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意无意的提到他们组织的一个“假期实践活动”,其实就是所谓的夏令营或冬令营。
为了宣传这个夏令营,他们会下一番功夫,准备PPT,视频和海报等宣讲材料,号召他们之前接触的组员们来听他们的线下宣讲。但这些宣讲资料是不能外传的,不能传到互联网上的,非常见不得光。
在夏令营宣讲会后,组织里的成员会和有意向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一对一私聊交流,热情过甚甚至让人感到反感。
但是学生嘛,一般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在他们的宣讲对象确定了要去夏令营的意向后,他们便会找机会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情景模拟”,即假如家长或者辅导员问到了夏令营的事,你们该怎么回答和敷衍他们。
问起为什么的时候,他们会以“这是让家长不要担心你们”“辅导员知道了会很麻烦”为借口搪塞过去。虽然疑点很重,不过在之前的感情培养下,学生已经在潜意识里将他们当成了可以信任的人,从而不多追究这些疑点。这样的情景模拟毫无疑问也是线下进行的,且一般选在人少的地方进行。
最后,如果你去了他们的夏令营,在那种荒山野岭远离城镇的地方。你想做什么都由不得你了。
目前,在中国的各大高校都发现了有这种特点的组织或“社团”,大学生们必须警惕起来。
关于丁小平这个人,详情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 揭秘洗脑者丁小平:自称有26个博士头衔,可开课程达600门以上 - 激流网 (jiliuwang.net)jiliuwang.net/archives/42356
|